“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遵循孔子的這一遺訓,孔府菜走過了兩千多個春秋,并且走進了世博會,走出了國門。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孔府菜,并通過孔府菜向全世界傳播孔子的飲食文化,成為當下的重要課題。為此,中國孔子基金會交流與合作委員會、省烹飪協會、省魯菜研究會等聯合主辦了首屆中國孔府菜發展高峰論壇。
山東魯菜研究會會長、孔府菜大師王興蘭表示,孔府菜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孔府菜的廚師間斷了,現在各級政府和領導又重新開始重視孔府宴。
而此次論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中國孔府菜走向世界,而要想走向世界,就得有幾塊“牌子”。為此,此次論壇上專門成立了“中國孔府菜研究開發基地”,讓更多從事這個行業的廚師隊伍、專業的理論研究者參與進去,將孔府菜整合,以便更適合現代人的需要,更好地傳承中國孔府菜。
據介紹,“中國孔府菜研究開發基地”的研究團隊由濟南大學酒店管理學院3位教授、6位副教授、4位博士及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和在業界享有盛名的大師組成,將探究孔府菜的文化傳承、創新脈絡、工藝革新和產品開發;研究品牌保護、產業化經營、市場運作體系;探討孔府菜文化產業概念和產業構成要素,以及與其他相關文化產業形式的關聯和相互作用,尋求山東魯菜文化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的動力源。力爭將“中國孔府菜研究開發基地”打造成我國及山東飲食文化產業理論創新和產品創新平臺,使之成為山東省孔府菜傳承人才培訓基地。
王興蘭表示,孔府菜人才的培養最重要,他們正打算讓孔府菜走進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大學校園,開設專門課程。“我們的初步想法是,改造一部分教室,在教授儒學以及飲食文化的課程時,在專門的教室里,老師坐在草墩子上講課,學生坐在草墩子上聽課,由形式到內容,全面傳播孔子的飲食文化。但是課程的名稱和具體內容還沒有完全敲定。”對于孔府菜的發展,王興蘭滿懷信心。 |